《从军五十年》之三十六 作者 胡建文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7:04    点击次数:144

1981年夏天,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,三个铁道兵带着一台幻灯机和几卷手绘胶片,在全师文艺汇演中拿了个头奖。

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,别人比的是军事技能,他们比的却是讲故事的本事。

那个获奖作品叫《子不嫌母丑》,讲的是铁道兵战士和母亲之间的故事,愣是把评委们看得眼圈发红。

官登辉是这出戏的编剧,一个78年入伍的武汉兵。

别看他平时话不多,一拿起笔杆子就跟换了个人似的。

有天夜里,胡建文起夜时看见他还在煤油灯下改剧本,手指头被墨水染得乌黑。

"老胡,你给瞅瞅这段咋样?"官登辉递过来的剧本上还沾着汗渍。胡建文看完直拍大腿:"好家伙,你这是要赚足全师的眼泪啊!"

八一节刚过,胡建文就跟着电影组的王家顺、杨松标往内蒙古赶。火车沿着沙通铁路哐当哐当地跑,这条铁路可了不得,是几个铁道兵师硬生生在戈壁滩上凿出来的。王家顺指着窗外说:"瞧见没,那座桥墩子,当年咱们连干了整整三个月。"杨松标接茬:"为了修这段路,光咱们师就牺牲了二十七个弟兄。"

到了科尔沁,三个兵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。土房子顶上长满野草,百货商店的门脸儿还带着苏联老大哥的风格,门牌上都是汉蒙两种文字。最逗的是街上的茶馆,门口挂着个大茶壶,底下拴着红布条,风一吹跟跳舞似的。胡建文乐了:"这地界的招牌可真够实在的。"

比赛那天,七个团的节目轮番上阵。《子不嫌母丑》一放完,底下鸦雀无声,过了好几秒才爆出掌声。师政委握着他们的手说:"小幻灯片里有大文章啊!"官登辉站在台上直搓手,憋了半天才蹦出一句:"都是同志们帮衬。"这话把台下人都逗乐了。

拿了冠军,三个人被老首长硬拽到家里吃饭。老爷子早准备了一只十斤重的大公鸡,说是专门等着给他们庆功。"今天谁要是不动筷子,就是不给我老脸!"首长把酒碗往桌上一墩,那架势比打仗还认真。胡建文平时滴酒不沾,这下可犯了难。首长闺女机灵,端来一碗褐色的水:"叔,尝尝这个,红茶菌,解酒特管用。"胡建文抿了一口,酸得直咧嘴,逗得满屋子人哈哈大笑。

第二天,首长夫人借来蒙古袍让他们照相。胡建文套上袍子,摸着上面的银扣子直嘀咕:"这要让我娘看见,准以为我改行当牧民了。"牧民巴格那教他们骑马,操着生硬的汉语说:"你们,修铁路,好!"胡建文骑在马上,看着远处蜿蜒的铁路线,突然想起官登辉剧本里那句词:"娘,儿子穿军装的样子,俊不俊?"

回招待所的路上,三个人都不说话。杨松标突然冒出一句:"你们说,等咱们老了,还有人记得铁道兵不?"王家顺踢着路上的石子:"记不记得的,铁轨在那儿摆着呢。"胡建文抬头看了看天,草原上的星星亮得晃眼,就像当年新兵连时看到的一样。

那次汇演过去四十多年了,沙通铁路上的火车还在跑。有时候胡建文做梦还会梦见那台老幻灯机,梦见官登辉在煤油灯下改剧本的样子。醒来他就乐,心想当年那帮愣头青,怎么就想到用幻灯片来讲故事呢?可转念一想,当兵的人嘛,总得有点不一样的浪漫。

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一定联系我们



相关资讯